教学管理

您的位置: 首页 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详细

敢于担当、勇往直前——记战疫中的专硕研究生

发布时间:2023-01-20 14:29:15    本文出处:教育处    供稿:     摄影:

“哪有什么白衣天使,不过是一群孩子披上了白大褂,学着前辈的样子,治病救人、和死神争分夺秒罢了”。在这个不平凡的冬天,有这样一群“穿着白大褂的孩子”,他们是父母的牵挂,却为了守护百姓们生命的安康,为了万家灯火的安宁,选择与师长肩并肩,与战友背靠背,与死神抢夺生命。

战“疫”已走过三年,随着病毒变异、疫情变化、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,我国新冠病毒感染面临新形势新任务,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,国家迎来了优化完善防控策略措施的时机,新冠病毒感染正处于从“防”到“治”的转型攻坚阶段。为贯彻落实《极速体育直播,极速体育app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的总体方案》及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(第十版)》,进一步做好重点人群医疗救治保障工作,近期国家防疫政策不断调整优化。随着社会面感染患者人数骤然增多,医院也出现医务人员大量感染、各临床科室均面临着就诊患者激增、临床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重重高压和挑战。这个冬天正是疫情防控最为关键、最为艰难的时刻。

为了切实关怀和保障各级医学生的身心健康,徐州医科大学于2022年12月12日安排各级各类研究生应返尽返,暂时离开临床工作岗位。但有这样一批孩子们,在面对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时,在师长、战友们相继被感染后,他们没有选择退缩,而是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挺身而出,主动承担起了作为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,他们就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愿留岗专硕研究生们。临床各个科室的工作岗位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,处处都有他们感人至深的事迹。他们虽然还是家长心中的孩子,学校未毕业的医学生,却也是医院中最忙碌的身影:

耳鼻咽喉科不同于其他科室,患者大多临床表现“起病急、症状重”,尤其是许多新冠感染患者感受到“刀片割嗓子,水泥堵鼻子,棉花塞耳朵”的痛苦感觉,大量新冠患者急需改善自身耳鼻咽喉科症状。而与此同时,许多耳鼻咽喉科危急重症,如喉癌、食管异物、呼吸困难、外伤的患者急需医生的治疗,这些患者的病情如果因医疗资源不足而被拖延,将酿成严重的后果。附院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们接二连三的被感染,虽然轮番上岗,但在面对巨大的工作量时,却仍然存在人手短缺、医疗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。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,耳鼻喉科全体专硕研究生找到科室主任刘稳教授主动请缨放弃假期,与他们的师长们携手并肩,与新冠疫情硬碰硬。22级研究生姚仲镟,来自广西,2022年8月才第一次来到徐州这个北方城市,刚刚适应了北方凛冽又干燥的冬季,就需要面对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时刻。在面对师长们、同学们纷纷倒下的局面时,一直坚持在岗工作,收病人、写病历、参加值班,还不忘调侃自己是科里为数不多的“天选打工人”,因为自己好像没有明显的症状,为了节约试剂盒,自己一直不肯做抗原检测。20级研究生张曼玉,在面对即将毕业答辩、找工作的压力时,仍然选择与老师和队友们一起坚守岗位,恪尽职守。但就在大家都一个个逐渐归队,没了发热、咳嗽的症状时,她却出现胸闷、气短的症状,查了胸部CT之后发现已经发展为肺炎,于是开始了晚上打吊水,白天继续上班的生活。还有刘康、严珊珊、丁锐、索敏、王浩、徐致远、肖朝球、陈白、段千……等等同学无数感人的事迹,用他们的热血温暖了这个冬季。

急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。守好第一道门,确保将每一位急诊病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。急诊医学科由于工作场所、对象的特殊性,本院医护人员大量感染不断减员、最多时超过80%,有的康复后立即返岗,有的没有完全康复就第一时间返岗,还有的高烧不下火线,每时每刻都在和时间赛跑,一直坚守在岗位上,他们对任何一名患者都不轻言放弃,全力守护着生命“绿色通道”的畅通。急诊专业的22级专硕刘佳、蒋文佳、薛淮、朱贵首、杨润佳看到自己的师长们疲惫的身影纷纷表示:

“现在因为疫情政策调整,学校为我们专硕研究生放了假。但看到科室人手紧缺,老师们更是带病留岗,坚守在临床一线。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,更应该以各位老师为榜样,所以,老师我想申请回科帮忙!”——22级急诊专硕刘佳

“老师,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呈阴性,症状也恢复差不多了,请老师同意我回科帮忙!”——22级急诊专硕蒋文佳

“老师,我也是!”——22级急诊专硕薛淮

“老师,算我一个!”——22级急诊专硕朱贵首

“请老师同意我们我们回科帮忙!”——22级急诊专硕杨润佳

五位同学联名写下了“请愿书”:“尊敬的院领导:您好,我们愿意返回科室帮忙,坚守在自己的岗位,运用自己所学,为此次疫情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。同时,这也是检验自我认真学习的好机会,为我们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。此刻,我们定当竭尽所能,保卫人民群众的健康,我们定当不负老师们所望,展现我们徐州医科大学学子敢于担当,勇往直前的精神。”

而后,急诊科里便出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,问病史、写病例、抽血气、穿动脉、送病人去做检查……

重症医学科是患者“生命最后的保障线”,在本院医护人员严重空缺、工作量激增的情况下,涌现出这样一批学生,他们身穿白色战袍,坚守岗位与初心,与老师们一道坚守在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线,他们努力用他们羽翼未丰而又坚毅的身躯铸成了重症医学的防线。

高甜甜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级麻醉学专硕研究生。作为一名研三已经在一线抗疫数年的医学生,高甜甜深知此次疫情来势汹汹,重症医学科所受到的冲击必然前所未有。在连续工作数天发烧39°C的情况下,依旧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,坚持值班。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病人的生命健康着想。刘祥峻也2020级麻醉学专硕研究生,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,他挺身而出,选择为了人民的健康而竭尽全力,站在了临床的第一线。他参与了病房各项工作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医学生誓言。张凤冉是2022级麻醉学专硕研究生,在疫情吃紧的特殊时期,他勇挑重担,和身边的师长、师兄师姐一道,坚守在防控的第一线。纵然有着感染的风险,他也毫不退缩,始终把患者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,为医院和科室排忧解难,他是无惧无畏的“逆行者”。杨宇,2022级麻醉学专硕研究生,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,他扛责在肩,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本色。在疫情肆虐的艰难时刻,他“轻伤不下火线”,始终坚守在一线,真正践行了“救死扶伤”的誓言。

以上这些事例仅仅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98名徐医自愿留守专硕研究生们日常工作的缩影。

20年前,“非典”爆发,是你们的师长义无反顾,跟随他们的前辈投身战斗。20年后,在“新冠”疫情防控中,是这些穿着白大衣的90后、00后的孩子们,再度跟随师长披甲出征,以实际行动践行他们的初心和使命。祖国一代又一代的医学青年们在面对严峻考验时克服了重重困难,与他们的战友同舟共济,守望相助,成为了彼此间最可靠的战友和支撑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,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,是堪当大任的。”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生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我们是好样的,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,我们选择决不退缩!并且终将有一日,我们也将成长为沙场百战的“老兵”,带领我们的后辈,把医学精神代代传承,向他们讲述我们年轻时的故事——策马扬鞭正当时,矢志笃行立芳华!

正是因为他们的优秀表现,我们才有理由期待,寒冬过后的春天,会来的更快一些;也正是因为他们,我们才有理由坚信,祖国的医学事业的继承者们堪当大任。他们肩负历史重任,是值得百姓和患者托付的好青年!
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敢于担当、勇往直前——记战疫中的专硕研究生